当前位置: 首页 > 协会动态 > 会员动态

《全球新能源发电年景预测2025》发布 填补新能源长周期发电能力预测空白

来源: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发布日期:2025-04-24            点击量: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峻,能源与气候问题深度耦合,已成为全球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的前沿热点。4月21日,在第56个世界地球日来临之际,《全球新能源发电年景预测2025》成果发布会在京举行。会议由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以下简称“合作组织”)与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联合举办,合作组织驻会副主席刘泽洪、中国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熊绍员出席会议并致辞,合作组织副秘书长周原冰主持会议。来自能源电力、气候环境等领域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的130多名代表参加会议。

  刘泽洪指出,从能源对气候的影响看,人类过度依赖化石能源的不合理发展方式,是导致气候危机的重要根源。从气候对能源的影响看,气候对电力系统源、网、荷等各环节影响显著。随着新能源占比不断提高,电力系统平衡难度与日俱增,迫切需要在电力系统规划运行中充分考虑气候因素,加强电力气象预测预报,提高电力系统气候弹性和安全韧性,更好适应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

  刘泽洪表示,目前,全球新能源发电预测主要集中在短期和超短期,但对于更长时间尺度,尤其是以月度、年度为周期的预测还处于空白。合作组织与国家气候中心联合开展新能源发电中长期预测技术攻关,创新提出新能源发电年景预测方法,并首次对全球及主要国家的新能源发电能力进行了预测,有效反映新能源长时间尺度下的发电潜力和趋势,对于保障电力供应、应对极端天气、优化电力投资、稳定电力市场等具有重要意义。

  熊绍员指出,新型电力系统对气候资源评估预报和极端气象灾害预警的需求日益迫切。中国气象局把能源气象工作作为气象服务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大局、谋篇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举措,加快构建能源气象服务业务体系、拓展能源气象服务领域以及深化行业协同创新,不断提升能源气象服务能力。本次发布的《全球新能源发电年景预测2025》,正是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与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携手攻坚的重要成果,开创了气象与能源深度协同的新范式。

  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风电和光伏发电装机分别达到11亿、18亿千瓦,占全球总装机31%。我国能源绿色转型领跑全球,力度和速度前所未有。截至2024年底,我国风电光伏装机达到14.1亿千瓦,占全国总装机的42%。去年我国风电、光伏新增装机3.6亿千瓦,与美国风光装机总规模相当。新能源正在加速成为新型能源体系、新型电力系统的主体电源。然而,新能源先天具有随机性,其发电能力的年际变化和月度间波动给电力系统的规划设计、市场交易和安全保供都提出了巨大挑战。

  当天发布的《全球新能源发电年景预测2025》提出“气象要素预报-风光场站识别-新能源发电能力预测”三位一体预测框架,首次实现覆盖全球范围的新能源发电能力年度预测,建立了能源、气象部门跨领域协同的合作范式,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综合考虑气象要素变化和装机规模增长,预计2025年全球风电、光伏发电能力相比2024年将分别提高约10-15%和25%-30%。1-3月的数据显示,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具有高度的趋势一致性。

  发布会上,国家气候中心主任巢清尘,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规划发展部主任张琳,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肖潺,北京电力交易中心新能源部主任刘硕,中国华能集团能源研究院副院长周朝阳,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鲁宗相,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教授刘飞围绕能源与气象融合领域重大问题进行研讨交流。与会嘉宾表示,气候条件已成为影响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外部因素,本次会议对于带动极端天气影响、灾害风险评估、基础设施适应能力等能源气象融合领域重大问题深化研究,促进各方在数据、模型、标准、国际交流等方面深化合作,共同推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联系我们

通讯地址:北京市丰台区西四环南路35号中都科技大厦3层 、  北京市西城区白广路二条1号

网络技术支持:北京中电建科技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10-83259999、010-63415295